網頁導覽


 

地方歷史   

將軍鄉開鄉甚早,荷蘭時期因當地番社為名稱為歐王社,明鄭時期為天興洲之永定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皆稱為安定西堡,道光以後稱為漚汪堡,至今將軍鄉仍有漚汪地名,日據時期才改為將軍庄,光復後再改庄為鄉,即今之地名。將軍鄉荷據時期為平埔族熟番居住,至清朝施琅將軍擊敗鄭氏,平定台灣,清廷將此地封施琅為勳業,此即後世稱軍庄(鄉)之由來。自施琅始即將施姓及其親戚吳姓移來本地區居住,大肆墾荒,而原居住熟番乃退居山地,至今將貴村附近仍有平埔族遺跡。施姓及吳姓之移墾為本地區開發主力,其中施姓逐漸外遷,僅餘十餘戶,而吳姓逐漸發展繁衍,已分散於將軍庄、北埔、山子腳、馬沙溝等地,合稱為四埔,而吳姓乃有四埔吳之稱。

  

相傳施琅自領有將軍勳業時,有一則故事流傳於民間,云:清廷賞賜伊之土地,以跑馬三日為限,伊於是自訂以馬沙溝東至烏山頭為目標。可惜從北門山寮灣登陸,跑至現今之將軍時,馬腳忽折斷而跌倒,所以才置將軍府於此。現在將軍鄉,承襲舊時漚汪堡範圍,除前記之四埔外,還包含有四甲(即東甲、西甲、北甲、中甲),四寮(崁頭寮、下寮、忠寮、頂寮),及青鯤鯓等地。至於將軍庄之名,係日杠大正九年所改稱,井隸屬台南州,北門邵管,光復後始更正過來。

 

戰後設村,依日治時代的保甲組織而設卄四村,村名命名,大多由首任官派鄉長黃清舞及時任公所自治課員兼代表會書記的邱龍村等兩人,依原庄名首字加上佳字或取「好名」為村名,因而多數的村名皆與原庄名無關,甚至可謂無意義;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大村制時,卄四村依人口數調整為十八村,此即俗稱的「卄四村變十八村」。
由於將軍濱海,故土質鹹貧,儘管近年來在農會輔導下,已多改種牛蒡,但胡蘿蔔仍是此地特產,因此將軍鄉素有「胡蘿蔔之鄉」的美譽。

資料截至99年12月24止(99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原臺南縣將軍鄉改為臺南市將軍區

將軍的地理位置

將軍鄉位於台南縣西部沿海地區,北與北門鄉為鄰、東靠學甲鎮和佳里鎮、西濱台灣海峽、南為七股鄉,總面積約為43平方公里;將軍鄉由於位處在濱海地區,因此地形中多有潟湖和灘地,將軍溪更在與北門鄉的交界入海。由於將軍鄉的面積較為狹小,因此村落分布較為密集,共有18個村落,在區域地理上屬於台南生活圈,可分為漚汪區、苓仔寮區、將軍區、山子腳區、馬沙溝區和青鯤鯓區等6區。

 

將軍的農漁發展

本區位於台南市(原台南縣)西濱,嘉南平原西南,為典型的濱海漁村。地理上,東鄰學甲區,佳里區,南接七股區,西瀕台灣海峽與澎湖群島相望,北隔將軍溪與北門區接壤。東西長約8.7公里


南北寬約5.9公里,地形略為長方型狀,總面積為43平方公里。區民大都務農、捕漁維生,惟近來漁業不景氣,休閒觀光漁業有逐漸取代傳統漁撈之趨勢。

 

轄內有台南市(原台南縣)惟一合法的「馬沙溝濱海遊線區」,區內有SPA休閒池、360°滑水道、親子憩水池、夕陽餘暉等設施美景也有台南市(原台南縣)港區面積最大、設備最新穎、漁貨最豐富的「將軍漁港」。道地的鄉土小吃~蚵仔煎、蝦乾、烏魚子、烏魚米粉、紅蟳粥、白鯧米粉、虱目魚肚、紅蘿蔔、牛蒡、鹽地蕃茄等美味佳餚


紅蘿蔔‧胡蘿蔔
◎紅蘿蔔又稱胡蘿蔔。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引進栽種,本鄉因土壤、氣侯適合栽植,因此成為全台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紅蘿蔔產地,成長期約120天,是本區主要農作之一。其品種有向陽、旭陽、紅映、板田、紅葉等,而以旭陽、向陽為主要種植品種,其中有一種稱為「黑田」者,色澤呈深咖啡色,味甜但較不耐久藏,僅有少數農家自種自吃。
◎紅蘿蔔因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B6、C、鉀、鎂和纖維質、礦物質等元素,具有防止動脈中壞的膽固醇(LDL)被氧化,形成血栓,造成動脈硬化功能和修護細胞膜,改善便秘情況、強化視力、改善貧血、減少皮膚、呼吸道的過敏症狀、增進免疫機能等功能。也因此其營養價值超高,日本人將之媲美為「人蔘」。

 

牛蒡
※有『窮人的人參』美譽的牛蒡,含有高量的菊糖、鈣、鐵、纖維質及微量元素,營養豐富,被日本人當做養生聖品。
※本區半沙半土的地質,種出的牛蒡品質相當好,收成的牛蒡除外銷外,也加工製成牛蒡茶、酒及牛蒡素香鬆等各類產品。
※國內多數的牛蒡均由本區提供。



天之美祿,大地封藏。牛蒡根部深植土內,蘊含大地精華,屬菊科植物,是中國古傳的天然食品。


Email: iflore63@gmail.com


台南市將軍區蔬菜產銷班第11班

Tel: 0925231401

Fax:06-7944696

mail: iflore63@gmail.com

Copyright © 台南將軍蔬菜產銷班第11班
All rights reserved.